佳句欣賞
【公視佳句】「不懂不羞恥、不學才內疚」。
【自我反省】「聞過則喜」:當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時,應該感到高興,因為代表別人還在乎自己。如果我們心中,很肯定自己,面對別人的批評,則是一種提醒與覺察,變成進步的動力;如果別人的批評無理,則不會接受,更不會因為批評而受傷。
【阿基師】「不要抱著六十分哲學,可以做到九十分就要做到九十分」、「生氣1分鐘會失去60秒的幸福」、「跌倒並不可怕,沒人會看你跌倒,但有人會看你如何站起來」
之前上社會課時,問到自己所住地的地方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有那些?在黑板上寫了「臺北縣政府」與「臺北縣議會」,就有同學嫌那個「臺」字筆劃好多,問可不可以寫「台」?當時因為社會上有許多已成習慣的寫法,所以便沒有多加要求,儘管多數同學還是寫了「臺」字。
今天看到這則「
臺灣非台灣 教部要正體字」的消息,剛好來澄清同學們的疑問。
依上述文內所提:教育部國語會執行秘書陳雪玉表示,漢代許慎「說文解字」中,「臺」解釋為「觀四方而高者」,指可供眺望四方的高而平建築物,「台」則是喜悅的意思;在唐、宋的「廣韻」、「集韻」等字韻書中,「台」字有其它字義,兩者有同音關係,但字義上不相涉。
於是查了教育部國語辭典,關於「臺」與「台」字的解釋,分別如下:
既然此二字在意義與讀音上,有如此的差別,那還是請各位同學配合,讓我們儘早修正自己的錯誤習慣吧!
目前輿論狀況頗多,在上級單位尚未定調之前,先將上述話語以刪除線蓋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